首先感谢孙宁玲老师开诚布公的回复,Dr.2作为一名医生,也作为一名晚辈,对医学前辈仍然执着患者教育和医学科普公益事业,以及认真努力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之前的文章有些措辞不太合适,也请孙老师谅解,我的全名是涂宏钢,医库软件的董事长。
对于孙老师的回复,Dr.2仍然有几点问题想跟孙老师商榷。
首先,平台的规则随时都会改变,并且还会有各种突发情况。孙老师已经花了这么长时间学习,我想绝大多数的医生未必有孙老师这样的韧性和坚持,而且让他们花这么大的成本去学习,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这里我还是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去购买服务就可以了,会开车并不一定要学会怎么修车,去理解它的机械原理。从长期来说,知识是无限的,想学习的话,每一块都很有价值,但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专长也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应该专注于自己的特长。有时候需要选择性放弃,不能什么都过度学习,似乎是很好学的精神,但这可能是有害的。
第二,抖音平台经历了一轮矫枉过正的操作,主要是由于北京等地某些中医机构因过度营销被监管部门定义为医疗诈骗集团,加上一些中医、养生等账号的恶意营销,这就触发了平台发布一系列的超强监管。
其实一个生态如果没有苍蝇蚊子,说明它还不够大,一旦到了这个规模,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抖音把养生类、中医类及很多伪科普类的内容删掉之后就会腾笼换鸟,给真正做健康科普的医生创作留下成长和上升空间。
Dr.2认为抖音目前的这些监管规则很可能只是一个过渡状态,后续肯定是要调整的,但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讲,去挑战和抱怨都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让更多的人找不到看不到,最后你只能选择离开,这也是平台的霸道与无奈并存。虽然客观来说,我也觉得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这个世界让你无奈又无力的事情多了去了,有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接受或改变,抱怨也无益于整个事情的改观。
第三,孙老师的回应中也提到了使用AI和ChatGPT做视频,这点我们是非常支持和欢迎的。我司医库早就部署了这套系统,已经工业化流水很长时间了,如果老师有需要我可以给您全套教程,或者手把手教学都没问题。
孙老师对我们医生IP的服务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孙老师提到说有医学平台曾找过她,但是要带上企业logo甚至要求广告植入,这是分成式MCN的做法,而我司医库医生IP运营团队跟他们不一样,我们应该算是国内最大的服务型MCN,专门服务中小医生,不会做任何植入,以医生的需求和主导出发,充当秘书整理和推荐的角色,而不会做分成和引流,我们只收服务费,虽然是个广告,但也需要给孙老师澄清一下误解,服务和服务不一样,机构和机构有不同,如果原来不知道,现在就知道了,我们重点服务的并非超级大V,而是广泛有志于医学科普的一线医生。
第四,孙老师也提到了关于一拍一个系列好多个,然后每个做几十秒的短视频,好像是粗制滥造的问题,这一点我觉得孙老师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视频要成体系且有趣、用招牌动作形成特有的风格,同时又能高产出,这是医学科普在短视频平台发展要走的必经之路,这里面并没有什么错误,很多老师会有一个误解,觉得他花很长时间做的东西,就一定比我们工业化流水产出的内容要做的好。
这实际上是因为带入了自身的辛苦,就像我们的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粮食,就会认为自己种出来的粮食比国外机械化生产的飞机撒种的粮食要好,这里面其实已经不客观了。一个优质视频的核心,第一个是节奏简洁明快,第二个是回答直击人心,第三个是成系列、成体系,第四个是可以扩散到更多人的观看,这其中也有一些运营技巧在里面,所以也希望孙老师能够知晓,作坊式的生产永远不可能超越工业化的体系,因为医学科普的逻辑是惠及更多人,而不是让少数人认同,应该要让不懂的人学习,而不是让特别懂的人称赞!
我们医生IP运营团队通常是选择多个问题或者选题一次拍摄,再批量剪辑,这个目的是为了视频的节奏,同时序贯成体系,还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既有流量化也有体系化完整,所以它是一个标准的制作路径,这里孙老师有误解。如果靠一个一个医生“作坊式”去弄,我并不觉得这对医学科普的事业传播有利。
最后,孙老师还提出让抖音对大风险的医学抖音可以审核严格,最好以人工审核为主,这一点Dr.2认为不太合适。
因为普通人上传的视频也可能包含医学内容,而专业的医生IP里面也可能上传生活类视频,抖音每天医学相关视频的上传量,可能并不如大家想的只有几万条、几十万条,可能是百万条千万条,如此大的视频量是无法用人工的,哪怕一条人工审核5秒钟,都是一个不可承受之重,因此肯定是用机器自动化去筛,初筛完了之后,再用算法筛查,最后再转人工这种方式。
其实,这是一个技术的进步,倒过来转为人工,这是一种科技的倒退,这是不合理的。如果真这么做的话,客服的回复时间可能会从18个小时变成1800个小时,这是一个高通量流水通过的概念。批评一件事很容易,构建一个体系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