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孙宁玲医生描述的现象,Dr.2有几点想说。
第一,孙医生说抖音这边给她配的服务人员不好,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平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还要去做服务,本身就是不合逻辑的。抖音的平均人力薪酬是七十多万一年,一年20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的成本大概是三千多元,服务用户按一个小时算相当于500元,所以有那么多人去服务,本身大部分人就是应付KPI考核的。
所以这种决策跟员工无关,平台还亲自下场做MCN,等于所有的活都他干了,这并不符合经济学原理,这种情况下,服务质量也不可能好,或者最多只是好开始那么一段时间,因为这是成本结构所决定的。
第二,孙医生说她需要花费1.5h写医学脚本,1.5h做视频,30min 编写文字上传,自己做一个视频上传至少4个小时,其实这种行为本身就挺不聪明的,为什么呢?因为像我司医库作为第三方做医生IP服务时,一个医生收费1万多块,一年不限视频条数,包括脚本,选题,设计,剪辑和基础运营,这些时间完全可以省下来,而且服务质量还好!每个医生每周给我们一小时足够了!
像这种教授级别的医生,每个小时的劳动产出至少在四五百块钱,花上那么长的时间就拍一个视频(一开始我还以为她产出一堆呢),这本身就不符合社会化分工的基本经济学原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你慢是因为你不熟练,你不懂是因为你是非专业的人,非要亲自去做短视频运营,这就好比动手术刀的教授拿螺丝刀去修车一样,就像拿螺丝刀的师傅非要跟你探讨手术技巧一样,韩寒说过,不要拿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的专业,并非只有医学是学术,传播学和商业也是学术,你应该去找其他服务商,而不是自己吭哧吭哧学,在那里试错,人过四十不学艺,而且你干了那么长时间甚至还不如一个高中毕业的孩子。这是何苦?
从这一点看这位孙医生,如果以这种成本结构来做医学科普短视频,根本就是不可持续的!
第三,让孙医生感到很委屈的是,一条上了13万+播放量的视频突然被撤回,向平台申诉也没有任何信息反馈,等了19个小时后回复她说,要修改一个药品名“弥可保”。
首先,申诉不回是抖音的一大特点,这事很常见,因为每天向他们申诉的人太多了,得排流程,能回复已经算不错了;其次,这恰恰说明孙医生并不熟悉抖音规则,需要由专业人员对她进行辅导,因为“弥可保”是商品名,甲钴胺或者维生素B12是化学名,现在短视频平台都要求使用化学品,用商品名相当于是给企业代言了,显然“弥可保”是某药企的一个产品。
Dr.2也是一名临床医生,非常能理解孙医生对疾病和药名的谨慎,有时候医生就是顺口说了一种药品,甚至临床医生都不觉得有推销的成分在,只能说明药企的工作做得好。但是各个平台有不同的规则,在快手、头条、西瓜视频能发出来,并不代表所有平台都可以这样,抖音的用户体量相对会比较大,所以它定的规则会比较严格,特别是之前医疗内容受过监管之后,它定了一个矫枉过正的规则。作为短视频运营,通常是需要了解和遵守的。所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孙医生自己就是专业人士,更应该能明白这一点,然后用自己辛苦的付出和反复纠结,只不过是证明了一个你本该“应知应会”的道理而已,什么经验教训都谈不上,只是因为不懂,所以就抱怨和委屈,为什么,因为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和这个级别,已经没有人教你了,人人只会表扬你,即使你七窍通了六窍,外人也只会夸你,而选择性地滤过“愚蠢”的那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