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要快,如果科普没有在第一时间“回复”,伪科普就会在第一时间“回复”。
5月26日,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出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及其团队的《新冠疫情下的全民抗疫与健康生活科普》项目获科学技术普及奖特等奖。
张文宏在受访时谈及新冠疫情的科普,他表示,科普要快,如果科普没有在第一时间“回复”,伪科普就会在第一时间“回复”。
他认为,科普并非仅仅是用公众听得懂的语言去“翻译”,真正的科普是有思想的,能让公众理解科学的内涵。张文宏说,对于公共卫生事件,与民众进行透明的、科学的沟通至关重要,科普的重要性不亚于医生在一线救治病人。
确实,我们常常会看到类似“必看!这样吃可以预防癌症”“太可怕了,事关我们的健康”的“标题党”内容,充斥在朋友圈、家族群,他们打着“科普”的旗号,掺杂似真似假的概念、科技名词、数据等,混杂在健康科普的队伍中。
在这个“万物皆媒”的时代,对于缺乏科学常识的人来讲,很难轻易辨识出来“伪科普”,稍有不慎,不明真相的群众就会被其忽悠住。
面对大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学科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科普不仅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很多已经发生的疾病也能够通过科普更好地愈后。
但目前国内的健康科普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优质科普较少、规范管理不足、信息混乱冗杂、推广方式有限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是专业权威医生的参与度不够。
一位好的外科医生,一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做手术,只能救几个人,一个礼拜看一百多个门诊,一年也只是五六千人,而一些有价值的医学科普却可以惠及更多大众。
科普对于医生自我提升也大有裨益,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能在学术会议中精彩致辞,也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传达医学知识。
医生不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更有传播医学科普知识、提倡科普意识的职责。
科普作品的类型是多样的,如讲座、漫画、文章、音视频等。3年新冠疫情的特殊环境下,健康类内容逐渐成为高频热搜,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转战自媒体,在网上科普健康知识。
短视频平台作为现如今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介,加上各类医学科普短视频频频“出圈”,自然成为很多医生的首选阵地。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医生有志于成为一名医学科普工作者,却苦于工作繁忙没精力。
“时间、选题、剪辑”是运营自媒体不可或缺的三大部分,但对于工作繁忙的医生来说,每一个都像一座大山,给了他们不小的压力。
医库医生IP运营服务,帮助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打造个人短视频账号,通过线上+线下高效运营模式,不断涌现出爆款视频及月增万粉的优秀账号,实打实地为医生带来问诊转化,医生群体一致好评!
除此之外,作为医疗行业排名第一的医生MCN机构,我们从来不做分成和引流,就是老老实实给医生服务,并且全平台覆盖,帮助医生在医疗科普过程中少走弯路。
欢迎有意向做医学科普和医生IP的医生/科室/药企共同合作,添加微信报名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