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或将纳入法律,职称评定再也不能忽略它了

    

       

近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草案)>意见的公告》(以下简称:《修改草案》)。



对于科普,草案里给出了哪些要求呢?


《修改草案》第五条强调了: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



第四十二条提到:国家健全科普人员的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为科普人员提供有效激励。


第四十三条:国家设立科普奖项,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普奖项。各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协会和有关单位都应当支持科普人员开展科普工作和从事科普活动,对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这是否预示着,科普用于职称评定将写进法律?


对于医生来说,除了论文、学历、奖项,科普作品也逐渐成为职称评审的有效“筹码”。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陆续推出的职称评审要求中,健康教育和科普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重视。


▪ 2021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在职称评定时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除了临床病案、手术视频等,科普作品可作为业绩成果代表作参加评审。


▪ 2022年11月,上海市人社局、市卫健委等印发了《关于深化上海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健康科普机制化建设,将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健康科普作品可作为业绩成果之一,参加评审。


▪ 2023年3月31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布了《北京市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强调了破除“唯论文”一刀切倾向,特别指出“加强健康科普机制化建设,将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


专业准确的医学科普有多重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也越来越关注。引擎搜索和自媒体成为公众关注健康及疾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这也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但是,在这个“万物皆媒”的时代,市面上的健康科普知识良莠不齐、真伪难辨,一些不严谨的、低质的科普知识,容易混淆视听,误导大众。大力加强专业准确的医学科普显得尤为重要。


一位好的外科医生,一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做手术,只能救几个人,一个礼拜看一百多个门诊,一年也只是五六千人,而一些有价值的医学科普却可以惠及更多大众。


医生不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更有传播医学科普知识、提倡科普意识的职责。


医生转战自媒体开展医学科普,没精力怎么办?


科普作品的类型是多样的,如讲座、漫画、文章、音视频等。3年新冠疫情的特殊环境下,健康类内容逐渐成为高频热搜,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转战自媒体,在网上科普健康知识。


短视频平台作为现如今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介,加上各类医学科普短视频频频“出圈”,自然成为很多医生的首选阵地。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医生有志于成为一名医学科普工作者,却苦于工作繁忙没精力。


“时间、选题、剪辑”是运营自媒体不可或缺的三大部分,但对于工作繁忙的医生来说,每一个都像一座大山,给了他们不小的压力。


医库医生IP运营服务,帮助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打造个人短视频账号,通过线上+线下高效运营模式,不断涌现出爆款视频及月增万粉的优秀账号,实打实地为医生带来问诊转化,医生群体一致好评!


除此之外,作为医疗行业排名第一的医生MCN机构,我们从来不做分成和引流,就是老老实实给医生服务,并且全平台覆盖,帮助医生在医疗科普过程中少走弯路。


欢迎有意向做医疗科普和医生IP的医生/科室/药企共同合作,添加微信报名咨询。

☟☟☟



浏览次数:30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