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Z中国的成长与挫折,我为什么不同意“大头”的意见?
作者Dr.2,Medicool医库公司董事长
周末我的一位好友Ryan,我们叫他“大头”发了一篇8000字长文章,是关于对所谓“126公司”的成长,决策,高光时刻,问题和裁员传闻进行了综合分析,个人判断和一些猜测。读罢之后也是很有收获,作者仿了一些“纪传体”的笔法,也有一些个人的情感夹杂其中,应该说这篇文章耗了不少心血,虽然某种原因删掉了,但没有看过的可以去找一下,或者给我留言。
其实所谓126,那么用英文26个字母表示,第1个字母是A,第26个字母是Z,126公司的意思就是AZ公司,这里主要指阿斯利康中国。
汪雷就是王磊总,其在文章中有很多的春秋笔法,把似褒实贬,似贬实褒的小作文写得很溜。
整体看下来,写得好的地方我就不评论了。但我个人觉得对待一些重大决策的看法和形成过程,作者更多的是一些猜测,且更多从高级打工仔的心态去揣摩boss的想法,说明大头兄弟到底还是年轻啊!其实很多时候,关于boss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员工思考的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不管公司大小,boss思维更有全局观,富有侵略性,而且敢于冒险!而太多员工思维的人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就像老农争论说,皇上种地肯定是用金锄头一样!
当然,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说,哪个公司没问题呢,是大头现在、曾经工作过的公司没问题?还是华为、阿里、腾讯没问题?有问题是一种常态,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了不起,其实提出批评很容易,但构建体系非常艰难。通常是员工只会不停发表意见,而boss构建体系!
特别中间有几个决策揣测,我个人是不同意大头的看法的!
首先我认为王磊总是在中国的跨国药企中,非常罕见的,没有多少股份,但却异常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我们知道一般做大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他们的诉求更多的是平稳,不要出事,拿完个人的工资、奖金、期权走人,等待下一届,或者是再连任一届,然后拿着合适的履历,再去别的公司走一波,这是很多职业经理人的常态,不仅仅是医疗行业,各个行业都这样。
但是客观上来说,在2013年GSK事件之后,其他各大外企的营销动作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可以归因于受制于合规,但也有很多,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开始有一些敷衍或者不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稳!甚至就是只要你说有一丁点问题,那我们就全部砍,整个都不要,业务是什么样不重要,只要平稳度过,不被问责,保住自己的位置最重要!酷似现在有一批的基层防疫部门,他甚至可以为保平安,自己擅自层层加码,历史都是循环相似的,而且这也是大多数当事人的理性决策!
而当时阿斯利康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药企,只能说是一个中等偏上的企业。
但王磊总以当时并不是特别出彩的产品结构,在那个时间段做出了逆势扩张的战略决策,别人求稳求抱抱,他勇于担当,通过强势的学术推广和加大投入,以“众人皆稳我独闯”的创业心态去占领市场,从此不断滚动,直到变成中国第一大药企。非常具有雄心壮志!我跟王磊总接触过几次,也听过他讲的几次课,但是我没有跟阿斯利康做过什么生意,除了有几次培训之外,因此并不是利益相关人。
插句题外话,有人说中国最大的药企不是什么Y或者X公司吗?但我认为你不能把卖保健品的,卖回扣药为主的公司与之相提并论,那是没有意义的!包括一些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只为吃些回扣的那不可能是医药的主流,也经不起历史的检验,他们早晚都要慢慢衰亡的,跟保护中医药没关系,总不能以此为借口去保护其中的一些骗子吧,连临床实验都不敢做,自己公司员工生病都不用的!
而AZ经过这样的历练与涅槃,相比很多其他的企业,可以更快地从全球引入更好的品种,而且推广效果更好,不断形成正反馈,到了年销售额超过四百亿的大关!从历史看来这一个决策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
当然大头后面也提到,王磊总在后面的时候决策去搞全国大规模招聘扩展,下沉县域,跟其他领域的产品进行跨界合作与捆绑,这块我确实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
从2018、2019年国家开始正式试点集采,到广泛铺开大规模实施,那么就应该有预见:集采的其中一个本质就是国产替代,不管谁胜出都是你失败,所以在这个时候,再次选择大肆扩张多招人,下沉渠道,是不是有点路径依赖?将自己原来成功过的东西继续往下,是否有刻舟求剑的嫌疑呢?因为舟还是那个舟,但是时间地点周围环境都已经不同了!
下沉市场,是要干苦活、脏活、累活的,但核心是成本要足够低。因为包括县域,它的产出是比较低的,而且关系还比较复杂,涉及的医生数量还比较多,再结合AZ高成本和高绩效提成的营销模式,从宏观上来讲逻辑是不太通的。如果可以持续地追加投入,再用混合代理其他品种或跨界经营来摊薄成本,理论上是可行的!
但是王磊总只是职业经理人,并不是老板,能动用的钱或者做的战略决策是有限的,他无法不计成本地去长期投入,后面肯定还要计算投入产出比!因此我认为从源头来说,决策如果不能长期坚持,可能就会相反的方向发展,可能整个要开始推倒重来了,那么假如“论迹不论心”,只从结果上来看,应该是决策出现了问题!
其实如果真的是一个boss决心投入基层市场,把所有的资金都拿出来,再砸3年时间在下沉市场,很有可能会有另外的结局,不过回头来看,由于坚决而无死角的强势防疫政策在全国各地展开,这些年所有认为可以穿越周期,并不断加大线下投入,不断各种投资的公司均遭到大败,即使归因于疫情和说运气不好,那也是一样,市场只看结果!创业中有句话,当年小米雷军也曾讲过,“有花不完的钱,才能创业成功”。就像阿里的同事会说,“无论马云的决定是什么,我都让它成为最正确的决定”,创业的本质就是“扭曲现实的能力”!
所以这里面涉及到公司的产权、决策权与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每一个决策中间如果做一段时间后就中断,那它大概率是会失败的!
当然归根结底,所有的问题都是领导者的问题,你没有预见到也是你的问题;如果预见到没有做到,也是你的问题;如果明知道有问题,但是还抱有一丝的幻想或是有一种赌的心态,最后结果不好,那也是你的问题!做决策还是要相信概率,小概率逆天的事情不是不会发生,但是不能作为公司的战略决策。
那么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在负增长的时候,裁员这都是执行层面的问题,但是从战略上来讲,仍然能体现王磊总杀伐果断的企业家精神,很多人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会采用慢慢地、一点点地的方式去处理,特别在乎面子和一些虚荣的东西,展现优雅,不能打自己脸,或者用短期行为刺激一下,把问题留给下一届!
作为一个高级职业经理人,只有很少的股权和期权,但能做这么大的一个快速决策,也体现了王磊总的风格和魄力,这一点是令人非常佩服的。人生在世,企业决策也如人生起伏一样,很正常,有的时候也谈不上是由于A和B、对与错,只是说在这个行业中,谁都可能会走一些荆棘之路,所以我个人认为大头的文章里面,有些地方写得不是很厚道,还是年轻!
所以历史的事情必须要历史地看,我们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个决策,包括上到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包括学术界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同时不作恶。
因为很多事情当时看,跟回头反思会有非常不一样的认识,每个人不能站在上帝视角,觉得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就觉得怎么怎么地!其实没有王磊总这种“勇冠三军”的决策,AZ在中国只是一个中等的公司,在行业的地位和影响也会很一般,你就是裁个员有谁会在意吗?
原来有一些牛逼的跨国药企,明明现在已经销售额跟一些中药注射剂企业差不多了,还自诩为大公司,产品或卖或不死不活的,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不思进取,胸无大志,其实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
最后,我感觉在AZ执行项目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浪费,包括互联网医院,自建医生项目和一些高成本项目方向决策的选择等等,可能不是执行的问题,而是决策时企业处在巅峰状态,有一些错误的判断,但现实是,已经到了一个无法维持高定价、高毛利和高代表人数的处境,应该是要快速进入一个低成本的决策阶段!不过由于惯性或者某些潜规则影响执行者和采购,仍然是沿用高成本的供应商,高举高打!
Anyway,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生当作人杰的企业家精神,勇往直前,敢于冒险,勇于担当的boss思维,这是一般职业经理人和员工思维的人所无法理解的东西!
宁要灿烂芳华,也不要苟且度日!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愿意与Dr.2交流的请加微信号:medicool-1)
浏览次数:27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