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因虚假交易额22亿人民币,震惊整个行业。创始人陆正耀也在瑞幸咖啡公开承认财务造假三天后发长文道歉。
经历财务造假问题而离职的瑞幸咖啡的陆正耀并没有放弃继续创业,这次他又盯上了小面生意。
早在今年5月12日,就有消息称,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正在筹备一个餐饮品牌,该项目于今年清明节前后启动,品牌名为“趣小面”。媒体报道显示,陆正耀这一创业项目的策略是在全国开500家门店,面馆只是起步,未来要吸纳其他小吃品牌做成美食城,最终是一个线上化的APP。
据媒体报道,趣小面首批拓店将为106家,门店目前已经覆盖到11个城市。8月8日开始陆续有25家门店正式营业。
据《Tech星球》报道,9月18日,陆正耀旗下餐饮品牌趣小面宣称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有消息人士透露,本轮融资趣小面估值10亿元,预计融资1亿元。
为什么说硬搬瑞幸咖啡的套路会造成惨败呢?
瑞幸咖啡不管资本市场怎么看,其实本身它是一个成功的项目,咖啡是一个外来的品类消费,在整个国人的意识中,外来品相对的会贵一点,很多从国外回来习惯喝咖啡的人,是能够接受20到30元左右价格的咖啡,国内的老百姓如果尝试着去喝也是能接受的,他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断教育市场,创造的是增量需求!
这样它会有一个很清楚的规模效应,可以由全自动的咖啡机带上少量的人工,做出一个个标品,当原材料需求量大之后,再向上游要采购溢价(压价或者占款),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又能通过已经成型的销售渠道,做很多独占性的创新产品,不断推出来,一开始某些产品毛利率低一些,创新产品组合后可以把毛利率推升到50%、60%、70%,甚至更高。
瑞幸咖啡开设门店不需要厨房,设置在写字楼就能开,所以交付成本比较低,而且避免了很多餐饮牌照和只有一部分商铺可以经营餐饮等准入壁垒,小面积经营也是可以的,当他形成了一定规模进行扩张时,一旦现金流转正,他的盈利能力还是可以的。但是像小面这类快餐品类,并不适合用瑞幸咖啡的套路,因为它的成本结构不一样。
小面这一类中国几千年以来就存在的食品,国人对它是非常的熟悉。普通的一碗快餐面,由于有同行业充分竞争的问题,而这个行业的竞争远比咖啡这个赛道竞争要激烈的多,可能相比来说是多50-100倍,街上没有看到多少咖啡店,但是能看到几十倍的面店,甚至还会受到同类的餐饮如沙县小吃、饺子、黄焖鸡等等这一类的广义品类挤压。
从运营成本来讲,它的交付成本非常高,无论如何它不可以预制,一碗小面必须要煮熟,煮完之后,配料拌上,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配送,并且它对场地是有要求的,需要有很多的准入门槛,包括消防、卫生许可等,要能够有适合做餐饮的商铺,因为有堂吃,所以他需要的店铺面积会更大一点,成本会更高。
还有一个问题,咖啡的单位制作成本流速非常快,理论上采用工业流水线去制作咖啡,平均一两分钟就能制备一杯,比如两三个人配合10分钟可以制备5杯咖啡,在同一时间内小面的产出率是更低的,并且由于口感会发生变化,时间长“面会沱”,它更强调现做。
还有一块是提价能力,因为有充分竞争和老百姓的认知,很多小面本身就是偏中低档的快餐,它的提价能力是受限的。要是把一碗面从16块提到26块,老百姓是不可接受的,提价能力严重受限!如果涨价,规模化也很难!
交付成本居高不下,还有门店店租和人力的成本非常高,外卖配送的要求也高。因为咖啡可以同时买一个公司的咖啡,比如一起开会,来客人,喝下午茶,一买十几杯、二十几杯,同时还搭配小食,这种情况经常能碰得到,可以提升单笔交易的客单价。但是很多人买小面是一单一单或者最多两份为主,全公司聚餐会有多种口味,不大可能全部买小面。
另外,瑞幸咖啡还可以在写字楼或公司里面驻场投放自动咖啡机,这样它的综合运营成本又进一步下降,以相对更低的客单价维持一个非常高的毛利率,而且不用占用场地。小面项目没有这种延伸的可能性,也没有提价能力,所以它的毛利率会比较低,不适合像“瑞幸咖啡”这种快速开店、超大规模的超速扩张逻辑。
如果小面创业项目硬要这么做可能会遭遇一个巨大的惨败,目前能适合的是果汁、咖啡和奶茶,这些已经证明是可以这么做的,而其他餐饮类的相对就会比较困难,并且赛道上竞争对手也会非常多。
小面和瑞幸咖啡两者的成本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假定成本差了50%,提价能力又受限,整个商业逻辑反向重构这个行业就非常难,所以要重建一个品类,得是行业已有定价相对较高的竞争对手,比如平均价格在38元、48元的星巴克、costa。提升了整体的认知,再用差不多或者更好的口味,更低的价格去规模化拓展,共同做一个增量市场,而且毛利率足够!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咖啡和茶是成瘾性的消费,可以天天喝,每天喝两三杯,还可以请客,延展成单笔多人消费!但小面不可能天天吃,除了农民工和学生外,请客吃个小面,逻辑也不是很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