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作者Dr.2,珍立拍股份公司董事长     

       

昨天的朋友圈被一篇《盛世中的蝼蚁》刷屏了。

文中描述了杨改兰令人窒息的“自我灭门”。28岁女子杨改兰在其家房屋后一条羊肠小道上,用斧子将自己的4个亲生子女(一个6岁,两个双胞胎5岁,一个三岁)一一砍杀,在发现孩子未死后,又逼迫他们喝下农药,随后自杀身亡。在平静料理完一家人的后事后,她的丈夫也以喝农药的方式离开了人世。此文总结了杨改兰们的真实生态:他们都是“盛世”下的蝼蚁,无关紧要,无人在意,也无人关注。他们在社会的最底层苦苦挣扎,但始终看不到一个出头之日。

而很多案例都带有极端性质,并不具备普遍性。据美国中文媒体8月报道,宾州一名女婴出生六天后成功接受心脏移植手术,但父母无力负担抗排斥反应药物费用,曾获媒体披露,而如今这名幸运存活的两岁女童及其家人5口,当地时间6日却被发现陈尸家中,中弹身亡。

对于这类案例,或者对于某一类群体,单凭一己之力,我们很难去把他们真正从穷困的泥潭里解救出来。当然,你可以尽可能对身边底层边缘化人群更好一些,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以善小而不为。但实际上,个人的付出能够解决的问题非常有限。

而单靠一些支援援助计划,贫困问题也无法根本解决。过去50年,西方对非洲的援助达2.3万亿美元,却未能给每个儿童12美分而让死于疟疾的全部人数减半,未能给产妇3美元而让500万儿童免于夭折,未能给贫穷家庭3美元让他们可以购买蚊帐。但是,在一天时间内,英美两国却能设法把900万册《哈利·波特》送到读者手里,书店即使出现缺货也能迅速补上,而整个过程无须政府的干预。

每当我们看到那些在贫困中生活的人,我们首先要关注的不是我们有限的爱心能帮助他们多少,而是他们是靠什么活到今天。他们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基本上还是靠市场,即那些为了牟利而向他们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个人和企业。即使他们接受了我们个人的捐助,也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长期有效的方法还得继续依靠市场活下去。

人是有同情心的,但是人的同情心是随着人际关系亲疏远近变化,离自己越远的人,能唤起的同情心也越弱。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依然有群体需要帮助。这就需要依靠商业的力量,才能抵消仁慈和爱心的脆弱和偏颇,才能使那些不被注意的、不受欢迎的、未被热爱的人的需求得到满足。

“有商业的地方,便有美德。”——孟德斯鸠

第一,商业是慈善的基础。最简单最表面的道理是,哪怕一个人再大公无私,再发下普度众生的宏大誓愿,没有金钱也是寸步难行。商业可以撬动社会资源,使得社会福利不断发展扩大。随着科技的进步,资源的丰富,商人越来越多地提供边际成本较低的免费商品,以取悦消费者和潜在的消费者。比如大的互联网公司很多软件产品都是免费的,这极大地改善了消费者的整体福利。

其次,商业能够把单个的公益项目拓展开形成扩展秩序。例如,办一家公益性的图书馆,所需经费较少,但如果将这个计划推广到全国,要办数十家上百家图书馆的话,所需资金将成十倍百倍增加。但商人有资源将这种成功的模式推广开来,以服务于更多的人,如果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可以扩展更广,便如湖中的涟漪,一圈圈地扩大,直至最远的边界。

第三,商业能够引导穷人最有效地利用他最有限的资源,同时也引导需要帮助的人进入商业秩序,形成正确价值观。避免大家陷入越帮越穷的困境中,又起纷争或者不了了之。比如,给穷人每人免费发放一万元现金,与他自己挣得的一万元,在消费时的计算方式显然不同。正如俗话所说“有付出才会珍惜”。商业能提供工作岗位,提高穷人的收入。没有资本的投入,没有资本品的积累等,就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就不可能有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更高的工资。授人以渔才是真正的脱贫致富之道。

作为移动医疗行业圈内人,我们应该思考一下,如何让商业来撬动社会资源,解决医疗上长期存在的问题,例如乡村医生、社区养老、基层医生培养等,这些都需要政府、医疗保险、机构和企业共同面对。

乡村医生是医疗系统中一类特殊的群体。我国乡村医生有130余万人,他们长期工作在最基层的医疗机构,直接服务于最基层的农民群众,在艰苦的条件下,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但是,一名医学生毕业后来到基层医院工作,没有大医院那样能得到上级医生的传、帮、带,一切都要靠自己的书本知识为病人诊治,临床工作经验都是自己慢慢积累的,与大医院的医生比,进步比较慢。而且,基层医疗设备简单、药品单一,有些疾病缺乏诊断依据,限制了基层医生的诊疗。

社区养老普遍的情况是,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在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奔波。而机构养老尚不能满足老年人医疗和养老需要,服务能力不足,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单一,多为日常生活照护,仅有少数能够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由于不能获得医疗机构身份、不能纳入医保定点单位,也影响了众多养老院转型为医养机构;而缺乏老年医疗护理专用人才,则是养老机构和医疗护理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

对基层现有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同样要重视。医生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继续教育也是医学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我国医生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严重不均衡,基层医生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在我国目前城乡差距大,在大部分医学本科毕业生都不愿意下基层工作的现实情况下,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更加贴近基层实际,更有针对性。

(欢迎转载,注明作者和来源即可,愿意与Dr.2交流的请加微信号:2823095726)


浏览次数:21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