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22强第二榜之(上):霸星出生,当扫六国乎?

作者Dr.2,珍立拍股份公司董事长     

       

    话说上回书说到了排名15-22名的应用,尽管有争议,但是波澜不惊,那么这一榜将会是争议最大的了,其实这一榜里个个实力强劲,而且如果今年超常规发展,进入明年的top7将是很自然的事情,正所谓这里孕育着霸星哦!

    第八名 百度医生+健康之路

    百度医生和其后端服务的载体健康之路都是业界比较神秘的两家公司,也是国内补贴医生最猛的应用之一,我将其一并合写是因为其业务有很大的关联。百度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公司,收入最高,这无可争议,但随着移动端的崛起和PC端流量的整体下降,其市场地位正遭到蚕食。莆田系敢于和百度叫板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百度流量的有效性下降非常明显,转化率不断降低但是成本却不断提高,而很多有效流量却来自其他的平台型或垂直性的移动医疗应用。因此大伙也看到了,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可以破坏式创新,至少有效分流原来百度的市场份额,并重新构建生态。所以百度异常焦虑,却又受制于原有体系的巨大收入,左右互搏,转型缓慢,通常这种既得利益者都喜欢“被动”,所以到了现在却是不转不行了。

背靠百度巨大的流量,还有健康之路强大的地面推广,看起来是空中加地面的复合推广优势,应该有强烈的化学效应。但是根据我们实际市场调查,百度医疗搜索大量的负面评分以及健康之路利益为导向的品牌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流量虽然大,但是真实有效用户和高质量用户,目前看并不高于行业前六。结合这么大投入,才有这样的成果,从整个运营效率和投入产出比角度来说,排名第八未必是低估的。我认为百度医生未来最大的依靠还是在技术驱动这一块,可能在数据挖掘、移动硬件,机器学习、数据模型分析和云平台服务这块有所建树,重新构平台战略。当然战略并不一定如预期推广的顺利,包括与被投资公司之间的协同,也并不如集团开始设想的那么好。但总体来说对于百度系的公司,Dr.2的数据都偏少,这里有很多是根据某些现象进行的推测,可能与事实有较大出入,各位看官不可不知。

第九名 医脉通

Dr.2曾经写过文章,认为他们是行业内“医生端入口”里最为扎实的公司。今年销售收入估计在7000万-8000万这个量级,比去年大幅增长,自由现金流充沛。又有控股公司M3在后面支持,并提供了不少优质医疗客户,在整个医药营销Emarketing市场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医脉通是最大受益者之一。并且医脉通坚持做医学知识库和数据挖掘,有效信息整理,内容厚度的储备是行业领先的,在医生端的市场地位与丁香园不相上下,真实有效的医生数体量仅略微少一点,也有可能进行其他业务的拓展,会比较灵活。之所以估值要比丁香园低一些的原因,一是主营业务收入很多还是依靠项目制,二是对市场渠道的投入不够。因为医脉通更多依靠内生性增长,采用滚动发展的方式投入,领导者老田是一个成功的保守主义者,看不惯一切烧钱行为,以获得现金流为第一行动准则,这就好比一个长期的价值投资者,你让他去做趋势投资很可能会内心冲突,甚至熔断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就像今天2016年的第一场“血”已经深刻教育了市场。所以很可能巨额融资反而会是一个负担,主要他们不缺钱,再来更多钱放在账上理财的可能性很大,花不出去。未来该公司显然会进一步加大在医学内容上的投入,同时在渠道拓展上发力,实力不容小觑,而且因为保守也意味着少犯错误,看准机会之后雷霆一击,此时如果借力大资本的支持,那画面实在太美,也是让行业颤栗的时刻。医脉通是我们行业内的隐形冠军,也是我司医库(珍立拍)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的医学指南,部分临床优秀病例,医药资讯和学术视频来自于他们。而且今年老田和少帅辛江涛有意向行业内其他公司开放接口,构建大生态,有需要者速去联络。

第十名 快速问医生

快速问医生是我们行业里的老牌劲旅,创始人是我国第一批从事互联网医疗、寻医问药领域的拓荒者。经过多年的发展,又收购了“爱爱医”构成了行业内不多的医患领域跟医生领域双平台运营的巨无霸。又在数年前将总部从北京迁到了珠海,大幅控制了成本,提高了ROE。预估今年的收入大概能在1.6亿左右,自由现金流约6000多万,相比去年虽有所上升,但增速可能放缓,还是体量已经比较大的缘故。主要商业模式是构建强大的APP矩阵和微信矩阵,针对各个细分的科室和细分的疾病全布局,另外还构建了一些问答的知识库体系,为民营医院和部分医生进行导流,而对患者问诊还是免费的模式为主,引入流量之后进行环形延展,同时近期在拓展医药厂商的整合营销。他们是行业内一批真正的有钱人,资本实力远超去跟他们人五人六的投资机构,也非常有可能不融资而直接上市,当然这和某移动医疗(XX拍)公司到处乞求也没有投资人看上,只好自己孤零零的上市不可同日而语。

快速问医生的商业模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流量变现和广告模式。但是超大的用户规模体量好比“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而大笔现金入账也不需要跟那些不懂装懂的人谈什么移动医疗商业模式不清了,不过整体来说该公司运营非常有特点,但是就算知道了也没法学,有点类似三明医改一样。1,首先是控费,大幅压缩成本,从北京迁到珠海之后,在局部得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补贴,税收优惠条件和超低的房租,而且相对于北京,薪酬的天花板可以有效下降,还能保持员工的稳定性。2,业务以真实走通的效果为第一评价体系,以KPI导向进行内部员工激励,基本上没有任何的虚荣投入,或是花钱买个软文,或是刷榜冲量以取悦投资者之类的事情。3,长期培养内部员工,构建了一种类似梁山的文化,使得大批骨干成才,土豪甚至连婚房都替员工团购好了,可不是凸显性价比的经济适用房,而是万科的品质小区哦。当然这样做的副作用也有,就是未来人才迭代和高水平人才引进的时候会遇到问题,内部会形成小团体,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是无解的。可能需要开辟第二根据地来尝试进化吧。

今年随着百度整体流量有效性的下降,该公司今年在百度流量购买方面减少了投入,又使得流量进一步下降,间接使得寻医问药网受益。不过PC端流量虽然下降不少,但是快速问医生的移动端流量和微信矩阵还在稳步上升,有效GMV是移动医疗领域的前几名。未来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和自由执业的风口来临,将是最受益的标的之一。因为他们一直主要为民营医院和里面的医生导流,从事更加市场化的医疗转化。跟一些人对民营医院的偏见不同,其实我从来就不认为公立医院比民营医院更道德,在事实垄断和以医疗安全为名而行过度医疗之实,并获得利益驱动和转移支付后,这些都更加重了全社会的医疗负担。而当进行比较市场化的改革倒逼和保险介入之后,可能会形成新的有效制约机制,还民营医疗和自由执业一块更广阔的空间。

第十一名 阿里健康

这是一个名叫“阿里”的土豪,进入移动医疗和医药电商领域的桥头堡,肩负着他们战略开拓的目标。经过第一轮医院处方药外流补贴和运转试水之后亏损了1亿,主要领导者离职,目前正在二次重建业务流。其实Dr.2并不认为原来的模式有误,但是他们选择了一个上市公司来推动业务,尤其是在港股,当出现业务亏损的时候,投资者肯定是用脚投票的,会影响其资本运作和二次增发,尤其是经营管理。因为这个业务需要持续投入,如果是一个非上市公司,可以继续投入2~3年,那情况就变了,至少可以把竞争对手干死。当时很多人都已经快奄奄一息了,但不幸的是,阿里健康撤退之后,市场投入的8000万~1亿等于给对手作嫁衣,教育了患者和药店。其实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策,直接养肥了对手,那么等二次再来进攻的时候,其实力相差就并不那么悬殊了。

处方外流这个事情,当时的风口还没有来,不要那么激进,慢慢的储备,等待风口来临之后,机会还是很大的。但是非常多的阿里系公司,已经被其内部动不动就“宏观大格局”的文化熏陶得比较浮躁,只要不能做到“三月大变样,一年就颠覆”,就会感到伤心痛苦和失落,顿觉生命不完整。不过医药领域确实有一定护城河,也肩负着国计民生的问题,恰恰是比较慢的行业。因此当时的败退在整个区域的市场代理商和信用方面均遭受了沉重打击,这也暴露了以上市公司做战略布局的一个短板,目标有的时候不得不非常短期化。

现在他们吸收合并了天猫医药,也是国内的医药电商B2C平台的No.1,有巨大的业务体量和流量优势。由此在问诊,药物搜索,电子处方和药品监管码为核心构了一个医药、医疗的全产业链APP布局,这也是比较可怕的,经过反复测试,他们几乎没有死角,几乎全部移动医疗的形态都上,再跟保险结合,似乎正准备在江湖上掀起一轮完美风暴,同时他还接入了支付宝和未来一些生活服务应用,希望借助阿里系巨大的流量进行反复有效的导流。因此该公司应该是整个医药电商,网售处方药时代最受益的公司之一。没办法,骆驼就是骆驼,怎么说也是个大,你懂的!

由于这一榜公司体量过大,字数太多,因此不得不分开发布,下一篇讲述,就医160,1药网和趣医院,敬请多批评指正。

(欢迎转载,注明作者和来源即可,愿意与Dr.2交流的请加微信号:2823095726)


浏览次数:21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