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丁香园是移动医疗领域的“纸老虎“(下):用户与流量趋势性下降!

作者Dr.2,珍立拍股份公司董事长     

       

由于我司珍立拍与丁香园属于全系列竞争的对手盘公司,所以无法完全保证本人的公正与客观!(也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但我保证,所有的分析都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因此啥也不多说,先测试产品(只说结论不截图了,太多了),然后直接上数据。

      产品说明及测试

     丁香园旗下网站

     ①丁香园:医药生命科学专业网站。

     ②丁香园论坛:含100多个医药生物专业栏目,采取互动式交流,提供实验技术讨论、专业知识交流、文献检索服务、科研课题申报、考硕考博信息等服务。

     ③丁香人才:专业医药生物人才招聘平台,提供医药行业人才招聘、职场快讯、猎头服务等。

     ④丁香通:专业生物医药商业信息平台。

     丁香园APP:

     以上是主要产品,还有一些市场份额比较小的产品就不一一列出了,用图示来说明。

     图四:丁香园产品架构图:


     数据统计

     Alexa数据

     网站排名

     IP&PV值

     丁香园论坛数据

     数据分析:

从上述数据我们推论如下:

     1,Alexa数据和UV/PV均处于平台期,显示PC端流量逐步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

     2,从论坛数据汇总,我终于知道丁香园一直对外猛吹的400多万医生(学生)用户是出自何典了,那就是到现在为止丁香园论坛总用户注册数479万,其中本人至少历史上注册过6个账号为了拿叮当,而我司注册过数千的账号与丁香园平台上的医生用户发私信推广,半年后放弃了,除了不断被丁司合理封杀之外,也是效果实在太差,活跃用户太少,大部分都是学生和做生物实验的。那么这十四年以来,所谓479万的注册用户为真的话,平均每人发了6.6个贴(每年0.5个帖子),每用户一生共投票了0.5次,收藏文章1.3篇,年均小于0.1篇。那到底有多少呢?根据我们全国数年来实体推广线下的情报汇总和抽样反推,规则是丁司18个app只要有一个下载至手机就算用户,丁香园目前的医生用户约在60-70万这个体量,并且呈逐渐下降趋势,因为竞品越来越多,并且推广力度很猛。

     3,反映整体运营指标的百度指数,平稳下滑,周平均从2014年的6870降到2015年的6781。首先我科普一下百度指数的含义:百度指数是以百度海量网民行为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分享平台,是当前互联网乃至整个数据时代最重要的统计分析平台之一,他能够告诉用户:某个关键词在百度的搜索规模有多大,一段时间内的涨跌态势以及相关的新闻舆论变化,关注这些词的网民是什么样的,分布在哪里,同时还搜了哪些相关的词。具体说百度指数就是百度搜索次数,百度指数100万,就是网民通过百度搜索该词汇100万次。有人会说这也没什么啊,不是统计学无差异吗?但是请注意,这有两个背景,一是移动医疗app大发展,医生端工具迅猛增长,整个用户群和市场规模在这一年里快速膨胀,二是丁香园完成了巨额融资,而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他拿到了大量钱后,不管市场风吹浪打还是火箭速度,业务仍然能保持异常平稳,仅轻度下滑的强大控制能力。

     4,医学时间内的每篇文章平均分享为22次,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过病例分析,每个平均只有1.93个评论,阅读数只有50个,如果扣掉相关工作人员,管理员和版主点击的话…..流量下降趋势已成!

总结:

丁香园有一系列网站,从2013年起开始发力移动端,目前上线的App共有18个,涉及医生社交、病例分享、文献求助、医疗资讯、用药助手、医药大词典、医学会议、医生教育等方面。不过目前持续更新的仅主要的几个:丁香园、用药助手、丁香医生、医学时间、执考助手。

综合测试来看,丁香园网站内容丰富,布局合理,稳定性好,App同步网站数据,有强大的数据库后台,ui设计简约,使用流畅,无崩溃及程序bug,网站和App互相导流,UGC策略积累了大量医学资源数据,丁香园的App以小而精为主线,将其网站业务进行了分割,针对不同业务进行分割组合成一个移动端App。综合评价,单个App的用户体验上可以打八分!(当然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我司测评团队自测“珍立拍”终于从原来的4分上升到4.5分了!)。但是对医疗类App来说,像用药助手、以及文献检索、病历讨论等学术性较强的App,属于低频应用,而且可能同一个用户需要这些功能的组合,这就需要下载多个App,使用的时候还需要进行分别登陆等,这就增加了额外的各种成本,一旦有同类大而全的App出现,可能就会离开(已经过市场验证),当然前提是该App有同样海量的内容可替代很多分类需求。没办法,看来这个历史使命暂时落在珍立拍身上了。

  数量众多的每一个app都是精品,组合起来却可能导致整体的滑坡,不得不说,这是个战略选择的问题。我们总有些人会想明白的,为什么雕塑大师罗丹,因为双手细节雕得太完美,牢牢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干脆将其打碎,才有不朽之作”断臂的维纳斯“的出世!

 我们曾经在平台上做过9000多名医生用户的调查,90%的用户安装的医疗app在5个以内,而2-3个占绝大部分。而且肯来参与调查的都是活跃用户,那么非活跃用户就更可想而知了。所以他们18个自我感觉良好的app首先在那里自相残杀,杀出重围的最重要的六个也需要医生挨个下载,每个去单独点开。我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在丁司刚开始布局移动端的时候,智能手机还是iphone4,4G闪存,小米1刚问世,烫得要命,不管什么程序稍微大一点复杂一点就崩溃。所以从精益创业的角度出发,他们选择了每个功能精做一个app,内容尽量少,并且新一代开发完后不断向下兼容。因此看似完美的布局完全照抄了PC时代成功的经验,忽略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概念和杀手级应用的特点,生态不断演进后这些都成为“更完美”的障碍。因为每一个产品都可能背了几十万用户(不管死活),那么谁告诉你,当决定功能合并的时候,用户就会下载另一个新的app,这是想当然,通常是不会的!请比照新产品推广。所以做得越久就越无法解决这个死结。同样更弱的杏树林也是照猫画虎,如此布局,病历夹,医口袋和医学文献3个app分散布局,其中医口袋活跃还可以,而医学文献只能查摘要大部分没有全文,即使仅仅是摘要,其查出率也只有24%那查啥呢(后面会上所有医学文献工具的产品测评文章)?根本不能用的一塌糊涂的产品和技术。当然丁香园十多年连文献产品都没有,是采用医生将文章URL地址填入后进行文献求助,悬赏叮当去解决,这块在一审打输与万方的版权官司,索赔90万后变得挺麻烦,当然这么简单明了的版权官司现在还在上诉中,早晚不过是拖延时间问题。

18个符合精益创业的产品会造成整体的崩溃,这给国内大批被精益创业洗脑的风投导师和创业者们敲响了警钟,也许去36氪复习一下某屌丝作家的《反精益创业》连载也是一种独特体验哦。所以有时候碰到一些老资格的国资背景的投资人在那里不停地指点江山,反复跟我强调,丁香园都已经很强了,都做了那么多年,你为什么还要做,如何差异化?于是我实在耐心耗尽后回答,你懂个屁!就是要全面正面地猛干,差异个鸟,那是胆怯弱者的托辞!哈哈,若不是你们有那么多聪明人,也不会错过整个移动互联网!而现在我通过数据告诉你为什么!

随着腾讯投资丁香园后,今年估计营收一亿多,是盈利的,一大批可笑的人还尼玛整天大会小会胡说八道,什么商业模式不清,发展困难之类的,其实移动医疗领域大体量的公司盈利的有4,5个,潜在的更多,我们如果不做大规模营销的话,其实马上就要平衡了,但是必须要快速进攻扩张市场地位。只要不浪费,我多么希望明年能够尽快亏损,越多越好,哎,但估计这并不容易。言归正传,这里Dr.2将丁香园的商业模式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为医生提供免费文献/学术工具/交流平台,以医生社区为核心导向。

为药企搭建医药观察数据,即Insight 数据库统计(为药企搭建药物分析数据库,包括技术和服务费用)作为药企的技术后台,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分析,具有非常强的粘性。

医药人才招聘平台(丁香人才网)类似医药专业的51job。

丁香通-生物科研试剂类的企业宣传平台,目前国内最大的生物产品电商平台,为有科教研一体需求的医生和生物医药从业者提供解决方案。

专业媒体,有十几本杂志,其中两本SCI,每年定期举办学术会议以及访谈。

为药企提供e-marketing服务,还可以凭借丁香园网站以及联合腾讯推出的广点通做相应服务。

未来联合微信、手Q打造医疗健康的线上线下闭环服务,还可以配合智能硬件和保险(糖大夫案例),未来潜在为中国医生提供自由执业的平台和资源。

8,以上这些只是一半业务,而丁司未来想进攻的主战场是医患端,丁香医生和线下诊所想交互引流,并进行连锁化,未来进行信息流把控,做智能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和患者数据挖掘。

看起来如此完美的体系,又有土豪支持,那么我为什么还是说丁香园是移动医疗领域的“纸老虎”呢?

     1,丁司的大企业病不是一般的严重,大量员工和领导者弥漫着骄傲的情绪,自咐天下第一,小看世间英雄。要知道大企业诺基亚做了多年领头羊,抱上了世界上最粗的大腿,那又怎么样?其实BAT做死的项目多了去了,谁告诉你土豪家小弟就是东方不败呢?话说三年前我们的BP也被鹅厂某大boss看过并回信说,完全没有痛点,不知道解决什么问题,当时我合伙人还有些沮丧。我说,机会来了,他们都完全不懂,那下面人可想而知了,我们至少有两年的时间好好发展,而他们迟早会醒悟的,还有一战!

     2,丁司内部分成多个事业部,近500人后,众高管各司其职,各部门会主要从自己的利益出发,18个app包括多个网站,除非自然死亡,否则大部分会在那里维持,并且不断努力运营,很多事情即使知道又能怎么样,就像上回书说到,欲练神功,挥刀自宫,可是就算自宫,也未必成功,所以大企业的策略通常都是慢慢维持,即使换了人决策,也大概率地不得不如此。

     3,对手如潮水般涌来,就算被他嘲笑90%会死亡又怎么样?慢慢成长起一些大体量的对手,不断进行流量争夺,而且此消彼长。其中老牌劲旅医脉通,爱爱医和medsci不用说,医生站,杏仁,杏树林,医联和珍立拍逐渐流量增加,其中医学界的医生站崛起对丁香园的流量伤害最大,年轻一代中还比较看好轻盈医学和医途,并且还有大量专科垂直社区不停分流,这就是市场膨胀很快但丁香园流量却逐渐下降的真正外因。

     4,医患端也是强手如林,独角兽也好几个了。另外丁司做了很多的默认,比如因为平台上医生很多,那么开诊所他们就会来,开网络问诊他们就会接待患者咨询,而拿了腾讯的流量,医患端就会怎么怎么样。这种唯流量优势论,让我想起了淘宝和支付宝也有3亿用户,咋就做不起来社交捏?微信那么多流量,怎么做好几个电商都半死不活的呢?百度有第一大流量入口搜索引擎,咋既做不好社交也做不好电商呢?但是大批人都被这种纸老虎的架势镇住了,而不会深入思考了。就像即使挂号网握住了挂号端第一流量入口,往微医端转化还是非常艰难,就医160和趣医院也是如此,其实因为有XX资源,就会如何如何,这种逻辑是很可笑的。

     5,懂的人知道,一般说的最后一点才最重要,那就是整个领导层的缓慢,犹豫,总想展现优雅和表现情怀,才是致命的。曾经艰难的成长历史,没有钱发工资差点破产而抵押房屋还债之刻骨铭心的经历,让谨慎成了管理层的第一思维,导致大量的决策慢,慢,慢!没办法,这就是基因和宿命,曾经让你度过艰难并成长的东西,就会深入骨髓地认为这就是真理,斗转星移后,还希望这一张旧船票仍然能够登上新时代的客船!

(欢迎转载,注明作者和来源即可,愿意与Dr.2交流的请加微信号:2823095726)


浏览次数:235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