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医生”是移动医疗创新还是营销搞怪?

作者:刘谦     

       

      编者按:作者刘谦,医药作家,谦哥是药企高管里面对移动医疗领悟颇深的高手有魔心没魔术的魔总,浑身散发着幽默气息

      有钱有势的阿里健康和滴滴打车本来就备受关注,二家(加上一家做医生中介的)联手推出专车送医生上门的创新业务自然是高调出场,一下子互联网界纷纷转发评论。什么抓住用户痛点,创新啊,强强联手啊,医生抢单啊,倒逼医改啊,叫好之声不绝于耳!只有少数人悄悄嘀咕“皇帝是不是没穿衣服”,我就公开跟互联网豪门唱个反调吧!

      按说网上预订、医生上门这个事本来挺靠谱,而且国外已经开始运作,Heal 和Pager两家推出服务后在美国大受欢迎。中国也确实有土豪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上门服务,如果来的还是专家那就更赞了,医生有专车服务也会心情舒畅。阿里健康此次上线的专家都来自三甲医院,还有等一批大牌专家,而且还免费。对土豪为群众干这种大快人心的好事,我为啥还要反对呢?

      首先这个模式在商业上就走不通,专家看个300元特需也就花二十分钟,现在坐车上门来回奔波,一上午看两三个患者最多,一次收一千医院要亏本,一次收二千有多少人愿掏?不是人人都是王思聪啊。而且现代医学都是各种检查先行,医生拎包上门能解决的问题很少,如果患者还要回医院看,上门的意义就不大了。就算阿里健康有钱可以先补贴医院医生,这事跟国家分级诊疗大方向也是背道而驰,这是帮大医院抢社区医院的活呢。何况大医院医生本来就稀缺,你还把他们的时间浪费在堵车上?有人说这能跟120抢生意,话说急救本来就不赚钱,专车医生贸然杀入搞不好惹一堆医疗官司。也有人认为能倒逼医改,让医生抢单,让患者点评医生的服务,甚至让号贩子失业,这该是多么脑残的想法。公立大医院医生根本无动力抢单,患者点评如何也不影响医院门庭若市;民营医院可能有兴趣抢单,但患者不敢下单。至于号贩子,有些人早就升级为医生中介了,还有APP呢。

      医生上门不是不可以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依托社区医生在方圆几公里内为患者提供慢病服务,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符合国家政策,经济上和医疗上又有可行性,国内类似的移动医疗产品早已经推出,美国的医生上门也主要是全科和儿科医生甚至护士。不过全科医生培养还在早期,患者付费意愿较低,医生上门项目需要长期培育,估计阿里健康看不上。

      有钱人可能会任性,但绝不缺心眼。专家上门虽然商业行得通的模式,但却是一个营销的好主意。上次XX专车就曾请佟大为等明星当司机来给订车者意外惊喜,带来了很不错的新闻曝光。打车APP历来是新闻风口,更不要说医生上门这样搞怪的玩法。两天的免费促销,即使捎上像胡大一教授这种级别的专家,成本对于阿里健康也是小菜一碟。这种博眼球的做法小创业公司能玩,但财雄势大的行业领军公司也这样玩,是自降身价呢还是误导行业呢?更别说专车上摆放药品给乘客使用这个哏了,应用场景难道是这样:

      司机: 你好,我是接你的专车司机

      乘客: 你好,我要去XXX

      司机:请上车,我听你刚刚咳嗽一声,感觉是风寒感冒,欢迎免费使用药箱里的XX感冒片(或者我看你上车腿脚不利索,估计是缺钙,欢迎免费使用XX钙片),欢迎祝你早日康复。

      明明就是个广告陈列,你还不承认自己就是明明……

      话说阿里健康自从年初电商首战失利后调整团队,重新推出医蝶谷,问医生APP和药品电子监管平台等四大业务。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打法陈旧、步法凌乱,四大平台并没有那个在行业获得领导地位甚至较大影响。联想到近期阿里股价持续下跌,电商业务增速放缓,马大侠45亿美元收购优土布局娱乐产业,再次强化了它在电商、金融、O2O和娱乐的多线作战,自然让人担心它有能力同时打赢这么多场战争。尤其是封闭割据、暗流涌动的医疗行业,阿里健康能否打出跟其实力和梦想匹配的局面?

      凭心而论,中国医改进入深水区后推进困难,需要阿里集团这样有钱有资源有想法的公司来助力。但阿里不尊重医疗固有规律,沉溺于过去成功经验,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在医疗体系中碰壁而归,还得罪了不少医生。现在又祭出专车医生这样的花招,真叫人担心一手好牌会不会砸在手里出不来?

(欢迎转载,注明作者和来源即可,愿意与Dr.2交流的请加微信号:2823095726)


浏览次数:197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