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移动医疗第二梯队的一些公司(3):如医(乐观)

作者Dr.2,珍立拍股份公司董事长     

       

如医由上海帝林生物科技开发,工商资料显示:法定代表人卜国修。经过多方调研与直接访谈交互印证,上海帝林原来专注于肿瘤药物市场和销售,实施代理药品的全国性学术推广,拥有自己的肿瘤药学营销部门,并建立起了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小包网络”。现在逐步转战到移动医疗领域,最终是希望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线上线下综合医疗服务”及产品体系。

目前旗下推出的产品是,“如医”医患两端独立app以及如医微信公众平台。公司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盛夏路5701102室。而张江园区内平均租金3/m2/天,平均物业费10/m2/月;是否享受补贴不详,但是其约50名员工,每年房租成本40-50万元左右。

一、团队结构

帝林公司从搜索其全网的招聘情况来看,团队组织架构还处于完善中。开个玩笑来概括就是,两个70后的领导者,带着数名80后的合伙人,组建了一群90后的团队,去给5060后(肿瘤患者)开发产品。

       而自推出如医开始,公司大量招聘技术人员和医药代表,在完善产品的同时,线下推广同步进行,颇有土豪之风。

1:股东结构


2:主要合伙人介绍






这可是近期少见的豪华团队哦!而且关键是他们都已经辞职创业中,与其它那些弄得花里胡哨的BP,然后告诉投资人,等你们钱到了我们就辞职大不一样哦!

二、产品介绍

据其自称:一款旨在帮助医生高效随访管理患者,并为其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app

简易测评:如医app V1.0.9ios患者端),最新更新20153月。

移动诊所:登录,提问



病历夹:


创建病历  智能辅助诊断查看病程

自查:

3:如医功能列表(患者端、医生端)


总体结构还是比较完整的,使用流畅,平台上真实活跃的医患不少,而且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内部虚拟货币系统、客服系统与主程序的对接,其技术基因不错!

三、下载量

1、百度指数:关键词如医如医医生未被收录

2、app store:于20152月上线,最新更新2015317日,版本V1.0.9。共收到647份评分。

3、安卓市场:于201412月底上市。最新更新201535日,版本V1.0.8


        截止近期我们的调研和抽样反推,很明显其医生端用户数大约在1千多这个量级,那么其患者端大约X10左右,很明显,下载和评论均进行了大量刷榜,高出真实情况两个数量级。不过Dr.2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刷榜是一种营销策略,尤其可以在早期双面平台冷启动的时候可以获得患者关注的概率,不被淹没。堂堂正正做事不代表不能用一些计谋,做大众产品有时是需要的,只是不要太离谱地公开撒谎,为了获得不正当利益就行。

四、商业模式分析

        如医是一款专注于肿瘤医生管理复诊患者的app,其线上问诊主要是基于线下熟悉患者之间的复诊、诊后随访以及医患沟通,正好与该团队多年的肿瘤从业经验相契合,尤其是线下市场营销。如医通过“医药地推式”覆盖,让医生接受并使用,通过医生为切入口,打通患者渠道。前期通过补贴患者咨询费,然后将这些反向补贴给医生,如果患者需要与某位医生直接交流,也可以购买该医生的服务。接受服务后,患者也可以送锦旗给医生,一面锦旗20元,还可以让医生获得荣耀感,由此互相推荐吸引患者和医生加入平台,直接土豪式冷启动,来打破平台初期的鸡和蛋问题。按照他们的故事,希望通过“病历”规范化,管理个人健康数据,以及医生和患者社区来黏住用户,最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辅助医生诊断,数据挖掘,构建肿瘤专业线上医患问答生态圈,同时吸引行业内厂商资源入驻。

附商业模式画布:

        医生端无法主动添加患者,需要患者端输入如医号;患者也可主动搜索医生添加关注,但两种方法都必须等待医生端同意添加后才能进行互动。这样最大限度保证医生不被骚扰,而其同意添加的客户一定是有原因的,同样如此繁琐的机制导致患者添加不易,那么反过来说,其粘性和付费意愿大不一样!完全与现在主流的医患沟通平台打法不同哦。

六、总结

Dr.2认为如医app目前是诊后医患沟通的熟人社交产品,明显对标的竞争对手为易加医(直接肿瘤科对手)、好大夫、华康就医宝、杏仁医生、一呼医生和青苹果等。商业模式为“重问诊”与长生命周期疾病管理,而这是由肿瘤疾病本身的特质决定的,病理变化复杂、病程长,复诊粘度高,学术价值高,单个患者的诊疗总费用标的特别大,因此无论是患者诊后康复还是医生临床随访都是强需求,这种随访显然必须建立在线下诊疗基础上的。随着生态不断做大,医生社群以及患友圈社群也会逐渐扩大,在聚集一定人气之后,如医可提供相关附加服务获取盈利,吸引药企、各大医疗商业保险入驻如医平台,获得一定的平台佣金或是广告价值。Dr.2也认为其线下渠道优势短期明显,可以快速脱颖而出,但是长远来看还需要补齐线上渠道,构建立体营销格局体系。

市面上医患问诊类app数不胜数,作为一款半路出家的移动医疗类app,如医app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在意医生的感受。产品设计中,医生不用为患者记录病历,这项工作改由患者自己完成,大大缩减了医生的时间和精力。如医团队长期积累的优势,首先切入该领域内的细分市场,避免了与医患问诊领域巨头的直接竞争,赢得了成长的机会。且肿瘤领域的患者有着鲜明的特点,他们会先后在多个医院诊断多次才会最终安定下来,而一旦被确诊后则会对选择的医生依从性非常大,对诊后随访粘性较高。所以先攻医生,当其推荐患者使用软件后,患者因能够在该平台上与医生咨询对话,所以不会轻易离开。而反过来,医生每推荐一名患者用户,患者和医生双方都受益,增加了如医的用户粘性。所以他们采用了一开始就收50块钱每次的高定价策略,而且照样有人买单,如此激励后医生自然有强大的利益驱动和荣耀感(锦旗数量)维持超高粘性,由此顺利冷启动吸引高ARPU值患者,当医患数量足够多时,可以顺向切入别的科室,构建独特的“长粘重”商业模式。所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什么对患者收费是不可能的,一开始收费必死,对保险公司收费是不可能的,对厂商收费非常艰难等等的屁话,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好多根本不做学习研究还冒充专家的人,巡回演讲一套PPT打天下,整天到处开会去胡说八道什么移动医疗商业模式不清或者看不清,都不清三年多了,总结其中心思想,就是我们这么多运动员都是傻子,就他们是聪明人。

       这是一种垂直切入的做法,但是目前春雨医生、好大夫等线上医患问诊巨头,早已突破了先期平台发展的鸡和蛋问题,积累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也会逐步将一些重点科室分离出来,在发展过程中采用“平台覆盖”的方法,反向逐步收割细分行业,还有挂号网和华康傍着两个大款,虎视眈眈,那么如医如何创建自己的持续性竞争壁垒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Dr.2结合其团队情况,成本结构,产品运营情况以及火热的移动医疗市场,目前对如医的估值约为1亿人民币左右,其短板还是在针对性的线上流量与线下渠道的闭环,以及吸引保险公司等与其合作的问题上。他们迫切需要医生社区的支持,于是“珍立拍”团队决定和“如医”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将医学编辑团队和接口开放给他们,快速改善其人员结构问题和管理难度,增强其平台上医生的粘性与活跃度,同时在我们的平台上与其合作肿瘤相关科室的e-marketing活动,线上为其导流,同时交换其线下渠道为我司“珍立拍”推进注册和激活,双方不花一毛钱,交互构建护城河。(同时我们也非常欢迎其他的移动医疗团队与我们进行交互合作和资源整合!) 那么现在情况变了,我对其投后估值1.5亿人民币,因为他们是行业内少数明白开放合作共赢的团队,而不是被二逼投资机构推着,整天想闭环!

      因此各位亲,毫无疑问这又是一篇硬广!

(欢迎转载,注明作者和来源即可,愿意与Dr.2交流的请加微信号:2823095726)


浏览次数:465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