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移动医疗圈,不惧微信“企业号”!

作者Dr.2,珍立拍股份公司董事长     

       

近几天来,在各大新媒体和微信朋友圈里突然出现大量微信“企业号”的讨论,在这样若有若无的营销预热中,微信“企业号”肯定已进入大规模产品内测和预推广阶段,神秘的“企业号”逐渐浮出水面。目前看来,“企业号”理论上是想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的企业管理,做全面的企业级轻应用。这样的航空母舰下海必将会在移动企业协同软件的市场上掀起大波澜,但Dr.2认为“企业号”其实会彻底激发企业移动办公的市场蓝海,而不仅仅是一个侵略者。打个比方,就像很多投资机构问创业者一个问题,如果BAT做了该怎么办?正如前段时间百度大会李彦宏也着重强调了企业级市场应用的广阔,而阿里巴巴也早就深耕电子商务领域和物流领域的企业级应用多年了。我们回答,如果他们不进入,说明这个市场目前太小,人家根本没看上;而其准备进入,恰恰说明这个市场盘子足够巨大,他们会重构生态,这样我们中的部分创业团队甚至会有更好的发展。

另一方面,Dr.2认为:不必危言耸听,微信企业号也并不会深入覆盖到所有的行业,起码,俺们移动医疗圈,不惧微信“企业号”!

1. 首先,微信平台的产品哲学或者价值观是“开放和连接”,这种属性特别适合游戏、娱乐、社交和媒体等一些大行业,但是这种娱乐生活性与医药研领域里的隐私保护、安全可靠和严肃谨慎是天然的矛盾,因此从产品属性上来说,微信平台和医药研领域有一些相克。微信作为大众即时通讯工具,已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它是基于熟人的社交朋友圈,主要用于分享生活点滴,转载吐槽。但是大众不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和生活方式,每个人都还是要看病,而且每个人的疾病都不相同。因此在医疗领域里,医院管理、看病就诊、企业营销、药物评测和学术推广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而且还要从医生和患者的角度出发,重视患者各种信息和隐私权保护。一部分人愿意,但是多数患者并不愿分享自己的病情和身体情况等等。

这个集系统矛盾为一体的“企业号”很可能在医疗圈内只会得到部分的拓展,因为涉及医患、隐私保护、重度安全、细分行业数据库和国家监管,这是医疗管理软件的天然护城河,也是医疗行业特有的需求。

2. 其次,俺们是干啥的?做移动医疗的,对我们而言,开发一款企业内部协同管理软件并非难事。这与一些做移动电商、社交和新媒体等其它细分行业的TMT企业不同。我们行业规模以上的团队都具备这种技术储备和实现能力,通用产品架构已经搭建完成,只要按需改变就能实现企业协同办公。例如一款医患沟通随访问诊的软件,如果你把医生当成业务员,把患者变成客户,这就是一款移动企业CRM管理系统,可以记录以“客户”为中心的,按时间和地区为分类的客户资料库。同样的,如果把每个医生视为员工,把医院作为一个组织领导者,又摇身一变成为企业内部移动OA办公系统。尽管还是有些其他管理功能需要持续努力进行研发,说说一句话,干干要一年,但如果都是实现轻应用功能,从大的框架,相对于计算机来说,看起来是好多不同的产品,本质上就是数据结构字段和名称变成A或者B的区别。所以包括我们企业都在使用自己开发的移动端协同软件,同时用一套框架开发不同的产品所消耗的时间和力量都是比较少的,而且可以用同一个云服务器,提高开工率和降低成本。

当然,这还因为移动医疗团队的产品开发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数据库”的架构和设计,还有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的一些因素,与普通TMT企业不一样,所以有一些插件我们只能自己开发,还不能使用第三方的产品,这样也训练了我们的研发能力。

3. 另外,移动医疗公司更了解这个细分行业的需求,更理解医生患者和相关产业链上企业的痛处,这个行业还是有一定壁垒的。因此我们打造的移动端企业管理软件更可以为医疗行业量身定制,可以满足更细化的需求和独特的地方。同时如果微信“企业号”要真正进入医疗领域,就早晚都要和医院内部的HIS系统等做对接,而医院系统各不相同,对接的工作量特别巨大。目前,微信、支付宝等大众应用只涉及挂号、预约,简单付费等,远未触及医疗行业的核心部分,即规范病例采集和长期专业数据库的构建。尤其如果未来要和国家医保对接的话,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政策原因之外,国家是否愿意由少数超级软件接管行业,导致不能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出现?这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就像老百姓也不会欢迎只有少数几个药厂来垄断一些产品的供应,因为资本毕竟是逐利的,有无限扩张欲望的东西。而整个行业必须形成一种生态,才能良性发展。

 

(欢迎转载,注明作者和来源即可,愿意与Dr.2交流的请加微信号:2823095726)


浏览次数:23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