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采仅是药企受伤吗?医药流通企业短期受伤更重!

作者Dr.2,Medicool医库公司董事长     

       

近几日,医药新闻的头条都聚焦在第三批国家集中采购。由于成本、生产等综合实力占据优势,第三批集采的主角集中在国内头部药企,龙头效应明显。强者愈强的局面同样出现在医药流通行业中。同时由于价格竞争激烈,采购规模骤降,即使头部医药流通企业也面临巨大压力。

而第三批国家集采的上海地区的配送权主要由上药和国控瓜分。





根据医药云端统计,上药系拿下28个品种配送资格,采购金额约为1.2335亿元,占55个品种采购金额的62%;国控系拿下25个品种,采购金额约为7022万元,占比约35%,两家公司合计占比约96%。


上药不仅品种数量超过国控,更为重要的是采购金额远超前者,第三批国采首年约定采购金额排名前6的品种,富马酸喹硫平片、卡培他滨、甲钴胺、来曲唑、舍曲林、替格瑞洛,全部被上药系收入囊中。国药集团在全国范围内依然实力雄厚。而九州通仅获得二甲双胍片一个品种的配送资格,金额约为126万元,美罗医药获得非那雄胺的配送资格,金额约为573万元。

近期,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外发布了2019年中国药品流通行业批发百强企业名单。从历年公布的百强榜单来看医药商业排名及格局。强者恒强的局面已成定局。国药、上药、华润、九州通、广药在近三年中依然霸占前五。并且随着2016年-2017年实施两票制之后以及药品集采强势推行下,央企和地方性国企获得了压倒性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提高地位更加稳固。

但除此之外,百强榜中大多数企业的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百强榜中已经有不少企业,例如民生药业、重庆长圣、山西康美徕排名连续下滑,甚至已经难觅踪迹。中小配送商出局之势无法扭转!

附中国药品流通行业批发百强企业的排名。主要是依据2019年国内药品批发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除全国药品集采外,随着药品两票制,鼓励一票制,耗材两票制的大范围推广,头部企业的处境也不容乐观。带量采购使得一大批药品价格暴跌,销售金额锐减,而且随着集采品种的放量,不断挤压其他更大一批的品种,换句话说,不论谁胜出,医药配送企业的配送金额和销售规模都是锐减的,而本身配送商从中赚取的利润又是非常微薄的。一进一出,配送商的苦日子就要来临!第三批国采经过激烈的价格竞争,最终从226亿元的报量基准采购量,骤降为31亿元,55个品种的采购规模压缩86%。而且配送量相比以往大幅增加,配送成本不降反升了,因为收费是按照金额收5个点左右,但是货量翻了几倍,比如二甲双胍片随着金额进入1分时代,配送费搬运费仓储费巨大,如果只收五个点,相当于配送一瓶三十片的二甲双胍片,只能收两分多钱,送一万瓶也只有两百块,对供应链和物流成本是个巨大考验!

集采原来200多亿的品种,最后配送只剩30亿,然后集采品种的放量又会挤压至少三四百亿的其他竞争产品的数量,一进一出,每次集采,短期内配送商会损失500亿左右的生意,只能从创新药渠道去打主意了,堤内损失堤外补,而一大批小配送商这辈子都没有做创新药的能力,因此堤内崩溃堤外为零,死亡倒计时只是早晚的事情!


关于进行低成本可持续的有效在线学术推广,可以与作者Dr.2交流联系(微信号:medicool2)


浏览次数:1307次